电力让梦想开花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边缘小凉山区,总人口21.3万人,彝族占42.9%。

  有电,对于生活在都市中的人来说,再平常不过。对这些深处小凉山的彝族小山村村民来说,用电却是几代人期盼许久的梦想。

  2008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对马边彝族自治县开展定点帮扶,此后,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发生着巨大变化。11月中旬,记者走进马边彝族自治县,欣喜地发现,一个“电力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趋于成熟,在国网四川电力的帮助下,这里的人们用电和致富的梦想正在开花。

  电力扶贫 电亮彝乡人

  11月14日,记者一行从四川省乐山市出发去往马边彝族自治县。

  160千米的山路,191个弯道,近4个小时的颠簸后,我们终于抵达地处乐山宜宾凉山三市(州)结合部的马边彝族自治县。

  在这样一个地处深山的小城,一座现化代的智能变电站—劳动110千伏变电站出现在我们眼前。马边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贾梁向我们介绍,该变电站今年9月10日正式投运,是马边首座智能变电站。劳动110千伏变电站是国网四川电力定点帮扶马边的重大建设项目之一,它的投运标志着马边以220千伏为电压支撑、110千伏为骨干网架的格局初步形成。

  2008年12月,为理顺马边电网的管理体制、为马边发展提供强劲电力保障,国网四川电力正式控股马边电力公司。随后,投资2.39亿元的220千伏天宫庙输变电工程、投资5563万元的110千伏烟峰输变电工程相继开工。总投资约5.06亿元、以220千伏为支撑、110千伏为骨架的马边电网迅速形成。

  不仅如此,国网四川电力还先后在这里投资无电地区电力建设4771万元,新建和改造高压线路257.32千米、低压线路773千米,新建和改造变压器196台总容量9800千伏安,5个重点帮扶村已完成4个村的电力基础设施改造。

  电网的结构性增强为马边彝族自治县经济发展后劲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提供着强有力的电力保障。与此同步实施的“户户通电”、“西部农网完善”等工程,让这里的人们生产生活发生着显著变化。

  吉胡曲铁至今依然清楚地记得2008年7月21日通电那天的情景,人们比过节还高兴,就在那一年,他们实现了坐在自己家里看电视的梦想。而晏家林村5组的孩子们也欣喜地告别了点煤油灯的童年,因为没电靠点煤油灯学习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产业扶贫 “造血”功能强

  11月14日,正值彝族新年,在烟峰乡彝家新寨,我们见到了今年8月刚刚迁来此地的阿孜一家。

  262栋红色的彝族小楼依山而建,远远望去,甚是壮观。阿孜一家老老小小十几号人正围坐在客厅里看电视,对他们来说,彝族新年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看着电视就是最好的过节方式。而这,在以前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家里有几个人在外面打工啊?”看着屋里摆放的彩电、冰箱、微波炉等家电,记者好奇地问。阿孜摆了摆手,说:“家里没人在外打工,我们的收入主要靠种植茶叶。” 在阿孜家的后山上,漫山遍野都种着茶树,虽然已进入初冬,但郁郁葱葱的茶树仍散发着生机。

  马边,有着悠久的种茶史,是古老的茶乡。流经马边、沐川两地的马边河,因流域的相对闭塞,保存着较为完整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马边茶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生态条件。在国网四川电力的帮扶下,当地以“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展的养殖业慢慢成熟起来,茶叶种植、核桃种植、养猪、养鸡等种植养殖业蓬勃发展,这种既有技术输入又有包销的模式,让包括阿孜在内的不少彝族家庭尝到了甜头。

  电来了,但要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改变生存和发展方式上,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甩掉贫穷的帽子。

  提起乐山供电公司农电部的驻村干部夏祚顺,高石头村的老百姓再熟悉不过了。高石头村村民说,他总是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村民们不知道,在这个笔记本上,一笔一笔记录的数据,反映着这些年来高石头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谈起刚来这里扶贫时的困难,作为高石头村的党支部副书记,他印象很深。虽然这个彝族聚居村距县城不过10千米,竟是如此封闭落后,道路崎岖、学校破旧、住房简陋、商业活动基本为零。

  摸底子、定方案、落实资金、项目落地、上门访谈,夏祚顺不知疲倦地奔波在高石头村的山山水水间。随着村资源优势、扶贫政策、技术保障等方面拟定的扶贫规划项目逐步实施,高石头村人均收入由2009年1560元增长到3560元。

  由国网四川电力组织选派到职业中学畜牧、林学专业培训班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的8位青年陆续学成归来,他们为高石头村的种植养殖业增添了年轻的活力。从靠山吃饭、向天要饭到自己做主,他们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

  目前,在国网四川电力的帮扶下,高石头村已建成养殖规模200头生态猪的养殖基地1个;生态鸡养殖基地3个共26个养殖点,累计投放养殖鸡1.31万只;累计投放蛋鸡3700只。国网四川电力领导与贫困户一一结对,多次到高石头村慰问、关怀帮扶户,为他们脱贫致富出谋划策。

  教育扶贫 助梦在未来

  孩子是未来,从定点扶贫开展伊始,国网四川电力的目光就关注着教育扶贫。这带有“造血”意味的扶贫举措,为山里人的梦想增添了斑斓色彩。

  今年6月28日,对于乐山师范学院的毕业生来说,这是一个圆梦的日子,在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共产党服务队的帮助下,包含学子爱心的捐赠品送到了山里孩子们手中。

  初冬时节,石桥小学的老师黑来石早早就来到荣丁镇光荣村村口等候,他和孩子们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棉被、衣服。

  崎岖的山路上,主动请缨的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陈勇驾驶着“爱心货车”,为孩子们送上最需要的生活用品,陈勇打心底感到高兴。就在十多天前,他和队友们才去拜访了住在高石头村半山坡上的啥玛老人。这次,队员们特地给老人和孩子送来米、油、棉被等生活必需品。

  在另一处学校—三溪乡小学,全体师生的梦想是有一个安心读书的地方。两年前,这里还是由几根木头支撑的校舍,破烂不堪,遇到连雨天,教室里一片泥泞。随着定点扶贫的展开,国网四川电力在这里先后捐资建设和完善了三溪乡国网爱心希望小学、高石头小学、东光小学川电留守学生之家,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软硬件条件。

  在三溪乡国家电网爱心希望小学,校园整洁有序,教学楼按照“8级地震震不垮,50年不遇的洪水冲不毁”标准建设而成。孩子们有了统一的校服、用上了崭新的课桌和文具。这些,都得益于电力帮扶。在电网人看来,要改变这里多年的贫穷面貌,最根本的是教育,得让孩子们读书长本领。

  “从早上8点钟到晚上6点钟,10个小时的志愿者服务、20千米的山路跋涉、与249个孩子互动,感觉非常有意义。这是一次触动心灵的旅程,短暂又意义非凡。我不要做一掠而过的春风,我要做去而复返的季风。”乐山供电公司员工金晓峰在志愿服务笔记上记下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正是他们的呵护,让孩子们的梦想从此多了五彩缤纷的颜色。

【上一个】 建设碳交易市场 电网作用明显 【下一个】 打造安全可靠的南京“一流配电网”


 ^ 电力让梦想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