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不买账” 分布式发电模式内外交困
内少扶持,外遇“双反”
国内配套扶持政策迟缓,美国双反调查愈演愈烈,欧洲太阳能补贴缩减,这让光伏产业内外交困。
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尚德电力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净收入4.095亿美元,较去年第四季度6.29亿美元的营收下降34.9%,更比2011年第一季度的8.77亿美元降低了53%。第一季度尚德净亏损1.33亿美元,每股亏损0.74美元。
施正荣告诉记者,全行业扭亏需6~12个月。如果产能继续无序扩张,调整时间可能更长。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继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双反’调查并开出高额惩罚性关税罚单之后,欧盟和印度可能也会做出类似的‘双反’调查,让光伏企业的处境雪上加霜。中国太阳能企业70%的销售额都来自欧洲。这将给中国太阳能光伏业带来致命伤害。”
“投资拉动”的苦果
“在此轮初裁中,美国选择泰国作为替代国,初裁结果的公布会直接导致国内企业生产的光伏组件暂时很难进入美国市场。如果替代国不能变化的话,今年7月终裁的结果也不会有太大变化。”江苏苏美达集团公司总裁余本礼告诉记者。
国际环境复杂,国内光伏企业希望通过联盟推动电力制度改革来推动太阳能的内需市场。
一位来自保定英利绿能的人士告诉记者:“我国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模式一开始就存在问题,不是以需求为发展导向,而是以投资为发展动力,各地政府都在强调招商引资和投资规模,对产品是否有相应市场需求则欠考虑,这导致整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光伏企业就不得不依靠外需发展,一旦外需萎缩,无法通过国内市场来度过寒冬。”
电网不买账
今年5月,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等三部委确定的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程总规模为1709MW(1MW=1000kW),是去年600MW的2.85倍。
不过,在光伏企业看来,金太阳示范工程不足以为光伏企业创造足够的内需市场,推动电力体制改革,才是中国光伏企业的出路。
2002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中“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成为了改革目标。然而,十年过去了,电力体制改革的迟缓让外界难以接受。
特别是现有格局使改革缺乏动力。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已控制了近100%的国内输配电市场。其中国家电网负责中国约80%的电力供应,南方电网则负责6个省份约20%的电力供应。
而业内人士最期待的智能电网,目前也很难大规模消纳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专家对记者表示,国内智能电网目前发展最大的障碍仍是体制问题,“比如,智能电网中的电力互动与需求侧响应环节都牵涉到电价,但目前我国电价归发改委价格司掌控,并不能说变就变。”
目前,大型光伏发电站项目要实现并网,首先要经过电网公司核准方可获批,否则就无法享受上网电价,这也严重制约了光伏行业的发展。国内光伏企业希望突破这一制度框架。
呼唤“分布式发电”模式
近日,山东首富张士平掌舵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自建发电厂,不但为集团旗下企业供电,同时也通过自建电网向其他企业供电。这一案例就是在现有体制下寻求自发自用的突破。
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董事长瞿晓铧告诉记者:“光伏可持续发展联盟是希望政府允许太阳能企业发电后自发自用,同时也准许其平价上网。联盟成立的关键目标是促进政府制定符合光伏发电的政策。”
这种被专业人士称为“分布式发电”的模式通常是指发电功率在几千瓦至数百兆瓦(也有的建议限制在30~50兆瓦以下)的小型模块化、分散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高效、可靠的发电单元。这种模式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采用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今年4月《分布式发电管理办法》和《并网管理办法》草案出台,明确鼓励各类法人以及个人投资分布式发电,采取自发自用、多余电力上网、全部上网三种方式解决并网问题。
【上一个】 阶梯电价“探路”仍需继续 | 【下一个】 变配电解决方案是变配电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2) |
^ 电网“不买账” 分布式发电模式内外交困 |